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东非植物区系与分类研究团队联合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分类学研究团队,命名了两个在云南高黎贡山地区发现的凤仙花属植物新种:姚家坪凤仙花(Impatiens yaojiapingensis Y.Y.Cong, G.W.Hu & T.Hu)(图1)和隆阳凤仙花(Impatiens longyangensis Y.Y.Cong, G.W.Hu & S.Peng)(图2)。同时与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团队合作,发表了在武陵山区湖北省和湖南省境内发现的凤仙花属一个新变种:多毛块节凤仙花(Impatiens piufanensis var. villosa G.W. Hu, S.X. Ding & S. Peng)(图3)。
凤仙花属(Impatiens L.)隶属于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其花部形态和颜色极具多样性,被称为“双子叶植物中的兰花”,观赏价值极高。该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喜马拉雅山脉东麓和亚洲东南部地区,其生境复杂多样,包括路边沟渠、溪边、林下、林缘、山谷和石灰岩山地等。凤仙花属一直是植物分类学研究上一个困难且具挑战性的类群,其标本不易制作且难以保存,花器官形态也不容易从腊叶标本上观察;且其种类丰富,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记载的凤仙花属植物种数已超过1000种,并仍不断有新的种类被发现。中国是凤仙花属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有约350种凤仙花被报道,其中约3/4的种类为中国特有,主要分布于西南山区,其中云南省已报道的凤仙花属植物种数超过了160种,湖北省则有38种,湖南省35种。
姚家坪凤仙花于2021年7月在云南省泸水市被发现,形态上近似于丝序凤仙花(Impatiens sterilis Y.Y.Cong & Y.X.Song),但可以通过它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的叶片,具1–3对棒状腺体的叶柄,多少被毛的花梗,宿存的苞片和笔直的距等特征进行区分(图1)。隆阳凤仙花于同年10月在云南省保山市被采集到,它在形态上与上江凤仙花(I. shangjiangensis Y.Y.Cong & J.Z.Gu)相似,但可以通过它不带有腺体的叶柄,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的叶片,更短的花梗,卵形的苞片,更长的距,近圆形的旗瓣等特征区进行区分(图2)。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均属于本属总状花序组(I. Sect. Racemosae)。
多毛块节凤仙花(Impatiens piufanensis var. villosa G.W. Hu, S.X. Ding & S. Peng)是于2021年6月和8月分别在湖北省咸丰县和湖南省保靖县进行植物资源考察时被发现的,它和块节凤仙花原变种在形态上高度吻合,但是在茎,叶,花等部位密被白色柔毛(图3),又显著不同,这种植株多毛现象在整个凤仙花属中都比较少有。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它属于凤仙花组(I. Sect. Impatiens),处理为块节凤仙花的变种是合理的。
姚家坪凤仙花和隆阳凤仙花以“Two new species of Impatiens (Balsaminaceae) from Gaoligong Mountains, Yunnan, China”为题近期发表于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湖南师范大学与武汉植物园联合培养的在读硕士研究生胡田和武汉植物园在读博士研究生彭帅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湖南师范大学的丛义艳博士和武汉植物园的胡光万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多毛块节凤仙花以“Impatiens piufanensis var. villosa (Balsaminaceae), a new variety from Hubei and Hunan, China”为题也发表在Phytotaxa期刊上,武汉植物园在读博士研究生丁世雄和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刘辉华老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武汉植物园胡光万研究员为通讯作者。野外调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的支持,并得到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编号:2019FY101800)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1970211)的资助。
图1 姚家坪凤仙花(A-I)和丝序凤仙花(J-M)
图2 隆阳凤仙花(A-F)和上江凤仙花(G-I)
图3 多毛块节凤仙花
东非植物区系与分类学科组:胡田,丁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