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1:1,000,000中国植被图现实性更新版绘制完成
2020/6/5    Bio-ONE   Hits:14592    Read More

植被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研究、植被管理与恢复和国家决策的重要辅助信息源。我国上一代植被图,即中国植被图(1:1,000,000),是自19世纪80年代起由逾250位生态学家耗时20余年制作完成的。这一成果在我国基础生态学研究和国家决策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因此于2011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但是,伴随着过去30多年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植被分布与植被类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对上一代植被图进行现实性更新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

图1.jpg

图1. 植被图更新工作所收集与采集的地面数据分布图

植被图的绘制通常采用专家知识、人工实地调查与高分辨率航空影像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法。但是,我国幅员辽阔,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利用上述方法的时间、经济和人员成本过高。子课题“新一代中国植被图绘制”探索了一种“众源采集—变化检测—遥感分类—专家审核”的制图策略,并首次尝试了对中国植被图(1:1,000,000)现实性更新。海量的人工实地调查数据是植被制图的根基,子课题利用自主设计“绿途”众源植被图片数据分析平台用于众源采集和审核地面调查数据。结合收集的地面样方数据和文献数据,共收集了超过20万条地面记录用于支持植被图更新的工作(图1)。此外,共有来自全国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50余位知名生态学家参与到最终的成图审核工作中。

图2  副本.jpg

图2. 更新后植被型组水平的中国植被图

研究结果显示更新后植被图的精度在植被型组、植被(亚)型和(亚)群系水平上分别为64.8%、61%和40%,较上一代植被图有了10%-15%左右的提升;而在植被类型发生变化的区域,精度提升可达20%-35%左右。与上一代植被图相比,过去30多年间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导致了我国约330万km2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化。我国北方的“退耕还林”和沙漠化治理工程效果显著,大幅增加了植被覆盖的面积;南方的植被类型分布则变得更为破碎;受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的草丛、草甸和高山植被的分布变化较大。虽然更新后植被图仍存在着制图精度有限、制图系统难以适应植被分布现状等问题,但是作为过渡性产品,它将会有助于更为准确地了解我国植被分布现状,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并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

安卓.png

绿途APP安卓版下载

ios.png

绿途APP苹果版下载

该研究成果得到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资助(XDA19050401,第一标注),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被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Bulletin接受发表。目前,研究团队正在进行新一代中国植被图(1:500000)的制作工作,该工作将进一步完善制图系统并提高制图精度。

论文信息:

Su Y J, Guo Q H, Hu T Y, et al. An Updated Vegetation Map of China (1: 1000000). *Science Bulletin, 2020. (in press)


2020/6/5 20:25:39